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黄庚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天台人字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题,推为第一名。
其诗风致清远,用意推敲,不愧骚坛领袖
有《月屋漫稿》。
字星甫天台人
所著有《月屋漫稿》。
其自序曰:「仆龆龀时习举子业,何暇为诗。
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
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出蹄涔而游江湖也。
」今观其句法,如《幽居》云:「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
」《别山阴诸友》云:「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
」《夏夜小酌》云:「分茶醒酒客,添烛了残棋。
」《观渔》云:「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
」《病中》云:「气味如僧淡,形容似鹤癯。
」《兰亭饮》云:「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
」《寄毛素轩》云:「清夜梦分千里月,同乡人各一方天。
」《灯花》云:「自喜结根依小草,不愁飞片落苍苔。
」《偶题》云:「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
」《清明》云:「浸花窗下分红影,插柳檐前借绿阴。
」《杂咏》云:「L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
风月满怀诗可写。
雪霜侵鬓镜先知。
」类皆风致清远,用意推敲。
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诗,推第一,名盛于词场。
当是时,江南初定,遗民故老,无所寄兴,往往发之于吟咏间。
时际宴安,禁网疏阔,骚坛树帜,奔走争先,蔚为一代文章之盛。
其所由来者远矣!
全宋诗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
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
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
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
卒年八十馀。
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
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讹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臣)等谨案月屋漫稿一卷元黄庚星甫天台人生于宋末入元不仕后来选诗者以其为宋遗民并载入宋诗中然观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夘所作时元统一海内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人今故仍题作元人从浙江通志文苑传例也尝客山阴王英孙家试越中诗社枕易题为第一考官乃李侍郎今评语与原诗并在集中盖为当时推重若此其诗尚沿时习体格不免卑弱而刻露处亦时见新警如五言之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诸句七言之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夜梦分千里月故乡人各一方天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诸句类皆风致婉约翛然自远犹不失为具体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恭校上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刺者皆所以纪一时之实岂好为是虚言哉国以诗文立科目非世道之幸士以诗文应科目又岂人心之幸宜古道之滋不可挽也呜呼自孔子删定系作以来诗书易春秋之文仅存而其道则泯矣以言乎诗自三百篇讫于战国诗之脉几绝而骚续之故骚有功于诗骚之下有选由选而至于唐惟杜少陵为备以言乎文获麟绝笔之馀诸子百家猬兴蜂起不有孟子之书圣人之道晦矣故孟子功不在禹下至若荀扬之簧鼓圣言班马之户牖古史历三国六朝隋唐之世斯文微如一发而韩昌黎力挽古学沿唐而宋则欧阳出焉呜呼盛者乃所以为衰也然诗盛于唐唐之诗脉自杜少陵而降诗以科目而弊极于五代之陋文盛于宋宋之文脉自欧阳诸公而降文以科目而弊极于南渡之末年以科目而为诗则穷于诗以科目而为文则穷于文矣良可叹哉仆自龆龀时读父书承师训惟知习举子业何暇为推敲之诗作閒散之文哉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文且历考古人沿袭之流弊脱然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蹄涔而游江湖也遂得率意为之惟吟咏情性讲明礼义辞达而已工拙何暇计也于是裒集所作诗文缮写成编命之曰漫稿以为他日覆瓿之资若曰复古道起文弊则有今之韩杜在 天台山人黄庚星甫氏序
字星甫天台人
有《月屋漫稿》。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星甫天台人
有《月屋漫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初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湖广常山人字厚铭
通《》、《》、《》。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举人
仁和县教谕,未几告归。
明洪武初宿儒征为湖口县教授,擢成化知县,除巴东教谕
王闻其名,聘为师。
二十七年召入翰林,与学士刘三吾纂修书传》及《孟子节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廉希宪元初 1231 — 12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1280 【介绍】: 畏兀儿人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
布鲁海牙子。
幼魁伟,举止异凡儿。
稍长,笃好经史,年十九,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目为“廉孟子”,由是知名。
宪宗四年,为忽必烈京兆分地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
九年,从攻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
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
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阴谋叛乱。
旋以中书右丞行秦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
中书平章政事,综核名实,裁抑侥幸。
论事帝前,无所顾忌,尝言阿合马奸,史天泽被谗,力为之辨。
至元七年,忤罢相。
十一年,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次年,元军取江陵,帝令希宪行省荆南
至镇,禁剽掠,录用宋朝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
十四年,因病召还。
卒谥文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金履祥宋末元初 1232年3月16日 — 1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303 【介绍】: 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
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
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
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
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
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
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
卒谥文安
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吉甫兰溪人
郡守
辟长钓台书院,有《仁山》。
全宋文·卷八二五四
金履祥一二三二——一三○三),字吉父号次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师事同郡王,又从何基游,绝意进取。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召,力辞不就。
宋亡,家居不仕,寄情啸咏。
晚岁筑居仁山之下,学者称为仁山先生
著有《通鉴前编》二十卷、《大学章句疏义》二卷、《论语孟子集注考證》十七卷、《书表注》四卷、《仁山文集》六卷(以上均存)等。
元大德七年三月卒,年七十二。
柳贯《故宋史馆编校仁山金公行状》(《柳待制文集》卷二○),章贽《仁山金文安公传略》(《仁山文集》卷五附),《元史》卷一八九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普宋末元初 1244 — 13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4—1315 【介绍】: 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
韩翼甫游。
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
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
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
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
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
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字尚德别号惧斋
福宁州宁德人,居石堂山下,淳熙间朱紫阳尝过石堂,异其风土,曰:「后数十年,此中当出儒者。
淳祐甲辰,鹧鸪百数绕屋。
七岁时,坐田间,有白鹭飞止。
有士人戏语之曰:「汝能赋一诗乎?
」应声曰:「我在这边坐,尔在那里歇。
青天无片云,飞下数点雪。
」士人奇之。
稍长,闻韩翼甫倡道浙东,翼甫派出辅氏,而原于考亭
遂负笈往游。
宋亡,绝意仕进。
朝廷三使辟为本省教授,不起,隐居授徒。
四方及门岁数百人,馆里之仁峰僧舍,至不能容。
大德初建州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勿轩延讲鳌峰,寻讲德兴之初庵书院。
晚居莆中十有八年,延祐乙卯卒于家,年七十二。
学者称石堂先生
所著《字义》、《四书句解钤键》、《学庸旨要》、《孟子纂图》、《周易解注》、《易说》、《书传补微》、《四书五经讲义》、《浑天仪论》、《天象赋》、《咏史诗断》,凡数百卷。
明嘉靖间宁德训导浮梁闵文振访于其家,采之诸载,订汇为二十二卷,曰《石堂先生遗稿》,知县事揭阳程世鹏刊行于世。
石堂门者如韩信同、杨琬、余载黄裳辈,并以正学为时所宗云。
全宋诗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
会稽韩翼甫
宋亡,元三次辟为本省教授,不起。
隐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
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
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
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
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为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
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居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恩州人
至元末邹县
该县租岁旧输胶州,民病远涉,乃请改输滕县,民便之。
又改建学宫,购学田五百亩,重修孟子祠,建中庸精舍。
去官后,民刻石颂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了万元 ? — 1312年12月3日
禅师了万者。
号一山
临川人也。
其先金氏。
为江右显族。
生貌瘠。
而秀气格精厉。
八岁指挥群小。
肃若朝堂
又八岁好学。
以淹博著声。
每叹孟轲氏未达性理。
同辈惊其狂。
曰。
圣贤亦犹人也。
何无是非眼目乎。
乃毅然求佛为师竟。
金溪常乐院弃发。
是夕芝产户枢。
院主卜之。
得乾之九五。
占者曰。
刚健中正圣徵也。
当为法王
遂游方。
遍见名宿。
得旨于东叟颖。
住后尝谓及门者曰。
我当时初参偃。
溪闻尊宿。
闻以为我齿牙超迈。
每同商略古今间。
谓我曰。
子姿质铦利。
山僧实不及子。
但有一著。
若识得。
山僧在子脚底。
我虽不测弃去。
未尝不珍味其语。
又见灵隐荆叟珏禅师
亦蒙隆遇。
曰。
近日法社凄凉。
鲜合中道。
太过者生易。
不及者生疲。
疲病庶几可振。
易病难医。
何也。
佛祖境界非世聪之可测度。
彼时虽铭。
其说不能当下庆快。
如是展转。
所历非一。
大抵遮前护后。
遂乃拨妄求真。
及到南屏
惟吾师东叟颖和尚
能捋下铁面。
当众以如意指我曰。
书记文彩灿烂。
应酬时机。
则不无管取涅槃堂里一字也用
不著彼时。
我心识俱丧。
乃强曰。
何也。
吾师曰。
别人根钝。
不得利子。
则根利不能钝。
我对曰。
岂无方便。
师曰。
又恁么去也。
自此启口说不出。
举笔写不出。
一日偶经神祠。
见纸钱灰旋风飞起。
尽亡所执。
吾师遂以妙峰师翁禅板如意。
交付于我。
我今日举著大似。
一回吃水。
一回咽矣。
妙峰名之善妙喜之嗣也。
万为人鲠直。
少含蓄好。
樊励后学。
见有小善可录。
必展转发明。
人亦不敢伪。
或有过。
则曰。
人非圣贤。
孰能免焉。
改之为贵人
亦不敢饰。
至若事关法化。
知见差讹。
则切直千馀言犹不已。
当时以此惮而怀之。
初住天台寒岩寺
三年移仙居之紫箨山。
大阐法化。
有僧问曰。
紫箨山庭如锦绣。
是谁按拍画图中。
曰。
深沙休努眼。
僧顾左右曰。
道甚么。
曰。
碧水浪吞钩。
僧曰。
将谓歌谣风日煖。
元来鼓角阵云深。
曰。
八千子弟归何处。
消瘦秋空一笛霜。
僧曰。
恁么则山河无意属英雄也。
曰。
摘杨花。
僧次日复进曰。
昨日公案未圆。
乞师再垂方便。
曰。
分付直岁不得。
普请曰。
古老头巾真难共语。
掷下拄杖。
僧出大叫曰。
紫箨老汉今日方始瞥地。
便休。
十载迁疏山
疏山旧例。
住持须通刺当道。
辄不可曰。
孔席不煖。
墨突不黔。
诚各行其志也。
况我圆顶之夫。
何天不可翱翔。
乃为三间古院。
委曲权门。
是则法化未弘。
僧风先扫地矣。
当道议不合。
留偈法堂。
飘然而去。
偈曰。
叠叠韶华一杖
白云到处有山栖。
等閒爱种蟠桃核。
不把春红赚马蹄。
江淮总统高标。
会诸山于灵隐
直指堂议。
以开先迎
或度其厌丛林不肯来。
有耆宿曰。
万公必来也。
彼虽起居萧洒。
然瞿瞿以法门纲目为任。
若致之以诚。
即十字街头肩栲栳养閒汉。
彼亦欣乐
况开先为山林之胜。
且便于衲子
公岂木强人乎。
公必来也。
果携数禅衲。
惠然而来。
有偈曰。
刹竿扶起本无心。
教外金襕影自深。
肯著三三前后力。
波涛陆地起龙吟。
于是开先鼎新
英俊大聚。
扣问之外。
从未只字。
干及豪贵。
其时道俗蒙示语。
如获珙璧。
笑隐来参。
审其机缘。
指往百丈。
晦机嗣。
无我之风。
海内仰之。
又十载住东瓯江心寺
少不适意。
又弃去。
寺众数百泣挽随。
冯公岭不从。
尝曰。
古人因学道。
以立丛林。
事事随缘。
法周备。
为住持者。
观会中或有一个半个。
心务本。
则当不顾安危。
竭力支撑。
虽社庙神坛。
亦可居而不愧。
今人计丛林以学道。
或三百五百。
不顾日逐。
何所用心。
但云。
头头合辙。
物物圆融。
乃崇尚土木。
鹭伺豪家。
然后窃虚器传子孙。
与蚖蛇恋窟。
明无少异。
毫厘既差。
千里悬隔。
良可悲夫。
晚年匡庐月涧明公
东溪
翩然命棹曰。
满望春江兴不违。
一波才动万波随。
烟岚调拍如相委。
何待芳心托子规。
月涧殁。
开先之众复请
力却之曰。
我住持三十载。
而法化寥寥。
更何所望。
而不休乎。
且精神非壮盛之时也。
诸公不复言。
皇庆壬子。
十一月二十六日。
示疾。
越七日
命浴更衣。
据室危坐。
书诀众语。
俨然而化。
阇维。
收五色舍利。
大如菽。
不可计。
目睛齿牙顶骨不坏。
时改建豫章乌遮塔。
江西行省丞相干赤命以旧藏释尊舍利奉于中。
遣使分一山万禅师目睛舍利。
以宝匣秘之。
陪葬焉。
舍利塔东溪
赞曰。
名位虚器也。
道德迹也。
据虚器而核实迹。
则失矣。
余观万公平生。
住持独持大体。
熙于迹不以名位自累。
少不合辄。
弃去。
此其节概。
大过于人。
应庵曰。
衲僧当著草鞋住院。
良有以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起宗元 1262 — 13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2—1337 【介绍】: 元顺德内丘人字伯始号鲁庵
自幼力学,尝从刘因游,深得道学之旨。
隐居教授于乡,后学多宗之。
有《志学指南图》、《心学渊源图》、《中庸大学论语孟子诸图》、《孝经图解》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朵儿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宁州人字道明
出身西夏官僚世家。
年十五,通古注《论语》、《孟子》、《尚书》。
世祖召授中兴路新民总管
录军人子弟垦田,三年而赋额增倍,升潼川府
累官云南廉访使,卒年六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昶金末元初 1203 — 12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3—1289 【介绍】: 金元间东平须城人字士都
金宣宗兴定二年进士,仕至漕运提举
金亡,东平严实辟为都事
后以父丧去官,闭门教授,一时名士,多出其门。
忽必烈攻宋,行经濮州,召见,以“伐罪、救民、不嗜杀”相告。
世祖即位,召至开平
至元间累官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
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
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致仕。
有《春秋左氏遗意》、《孟子权衡遗说》。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士都东平须城人
金兴定二年进士第入元为幕官中统二年召拜翰林侍读学士至元中吏部尚书历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世隆金末元初 1206 — 12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6—1285 【介绍】: 金元间陈州西华人字威乡
金哀宗正大四年进士
金亡,入东平严实幕府掌书记
蒙哥汗时忽必烈将攻云南世隆孟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语劝之。
世祖即位,擢燕京路宣抚使
至元初,迁翰林侍讲学士
朝廷大政多咨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
吏部尚书,出为东昌路总管,终淮东提刑按察使
有《瀛洲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三吾元末明初 131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3—? 【介绍】: 元明间湖广茶陵人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
元末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
洪武十八年,召为左赞善,迁翰林学士
刊定各种礼制及三场取士法,主持纂修《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书,又删定《孟子节文》,太祖所撰书亦多使为序。
三十年坐会试所取皆南方人,以老免死戍边。
建文初召还,久之卒。
有《坦斋文集》、《书传会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如孙字坦甫茶陵人元末提靖江儒学洪武中用荐除左赞善学士坐累戍边有坦坦斋集
三吾名昆,更名如孙字三吾,以字行,茶陵人
元末提举靖江学。
洪武中以荐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降国子博士,寻复学士
三十年主会试,坐罪戍边。
永乐中卒。
有《坦坦斋集》二卷。
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坦翁文学显,诸家纪载有谓其以罪死于洪武时者。
今按诗集《中得告致仕过长沙》诗,结语云:「八十还家能有几?
当时昼锦亦堪誇。
」知其优游故里,以老寿终,诸家所记皆不确矣。
诗迅笔直书,不暇矜炼,虽时病粗豪,要有真气。
至其凭吊故墟、感时书事诸作,悲凉沈郁,不减遗山
田按:学士诗有佳句,殊少完篇。
《哭伯兄存吾推官》云:「黄甲题名前进士,白头死难古宣州
」《湘中纪行》云:「流水石梁迷故宇,夕阳烟树出疏钟。
」《与先复初州》判云:「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遥隔暮云中。
」《次蔡元礼洞庭》云:「欲向黄陵怀帝子,鹧鸪啼处雨斑斑。
」皆可诵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好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
泰定间太常博士
纂成《太常集礼》。
后为监察御史
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
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
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谕德,乃摘诸经要略,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以所见,为《端本堂经训要义》,供太子学习。
又集历代王故事,成《大宝龟鉴》。
官终翰林学士承旨
维基
李好文(?—?
),字惟中大名府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元朝文人,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俸禄终其身。
撰有《长安志图》、《大宝龟鉴》。
至治元年(1321年)李好文登第进士,被任命为大名路浚州判官
入朝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
泰定四年(1327年)李好文担任太常博士
当时有窃贼偷太庙已故君王的牌位,李好文根据礼教,劝说将已故君王牌位采用木制,金玉祭器则放置在其他地方。
认为从建国开始,已经过了七八十年,每逢大礼,都是临时才去拿祭器,博士只得遵照以往的应答。
往年有诏令让李好文编《集礼》,又令各省及各郡县纂修,导致长久都无法修成的问题。
觉得礼乐应依照朝廷标准,不该令郡县编纂
于是李好文告知掌管太常礼院的官员,让他们选了下属几位同僚,又请求调用书阁中相关的资料,以便采用。
三年之后成书,共五十卷,名为《太常集礼》。
李好文后来升迁国子博士,由于母亲逝世而返家,服丧后,被起用为国子监丞,后受命为监察御史
再度使用至元为年号,身为监察御史李好文以年号袭旧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抨击,表示只沿用当时名声却没有当时的繁景,不见得有好处。
(实际上元朝以前,晋惠帝年号建武,晋元帝也是号建武。
唐高宗有年上元,而唐肃宗也是有号上元
都是一个朝代有二个相同年号的例子,先例不是始于元朝)并述说了十几条当今比不上当初至元年间的事。
至元六年(1340年)元惠宗亲自在太庙中祭祀,诏令李好文太常礼仪院事。
至正元年(1341年)李好文任国子监祭酒,后被任命为陕西行台活书侍御史,迁任河东道廉访使
至正二年(1342年)李好文拟《长安志图》写序。
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在郊外举行祭祀,李好文受诏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
元顺帝亲自主持祭祀,抵达元宁宗的庙中时,遣阿鲁询问李好文身为兄长是否该向弟弟拜礼,李好文博士刘闻回答由于顺帝位在他人之后,所以该行礼。
于是元顺帝拜礼。
至此以后,每当元顺帝主持祭祀时,必任命李好文礼仪使
至正四年(1344年)李好文被任命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李好文还没出发前去就任,又改任礼部尚书,参与编《辽史》、《金史》、《宋史》,担任治书侍御史后,仍参与编修史书。
不久,李好文参议中书省之事。
工作了十天,由于编修史书工作繁忙,仍为治书,李好文后来担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
当时行台中官吏缺人,李好文一人处理行台中的事务。
朝廷派使者出巡西蜀使者报私仇,公藉此污蔑廉访使文博佥事兀马儿、王武等人。
文博被害死,兀马儿被迫认罪,王武不屈服,被判轻侮之罪。
李好文率领御史王武等人的冤情争辩,并弹劾几十件奉使不法之事。
至正六年(1346年)李好文担任翰林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又迁任集贤侍讲学士,仍兼任国子祭酒
至正九年(1349年)李好文出朝担任参知湖广行省政事,后改任湖北道廉访使,不久又被召任为太常礼仪院使
由于皇太子逐渐长大,元顺帝为了教育太子,开设端本堂,令太子入学,令右丞相脱脱大司徒牙不花二人负责端本堂,命李好文翰林学士的身份教育太子李好文极力推辞,上书给宰相宰相李好文锁上的书呈给元顺帝元顺帝赞叹李好文,不接受李好文的推辞。
李好文摘出《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书的重点加以注释,又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上自己的观点想法,仿照真德秀大学衍义》的体例,撰书十一卷,书名为《端本堂经训要义》,进呈奏表给元顺帝
元顺帝诏令将此书送到端本堂,让太子学习。
李好文后来又集历代王的故事,将国运长短兴衰相关辑成书,书名为《大宝录》,辑前代王能效法跟该引以为戒的故事为书,书名为《大宝龟鉴》。
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好文上书太子希望他参考自己所推荐的各书(《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并推行,认为如果推广应用,那么万几之政、太平之治就不难,太子认同并接受李好文的建言。
之后,李好文经常以年迈为由打算辞官,一再请辞,却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的俸禄终其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莱元 1297 — 13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7—1340 【介绍】: 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
吴直方子。
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
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
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
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
私谥渊颖先生
有《渊颖集
字立夫浦江人
集贤学士直方之子。
延祐间,贡举法行,有司以春秋荐,下第归。
出游海东洲,历蛟门峡,过小白华山,登盘陀石,著《观日赋》以见志。
还寓同县陈士贞家。
龙湫五泄邻,篁蒙密,似不类人世。
日啸咏其中,畅然自得。
御史行部,以茂才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而疾作,卒年四十四。
门生学子金华宋濂等议曰:先生义玄深,非渊而何?
文辞贞敏,非颖而何?
私谥曰渊颖先生
先生黄侍讲溍柳待制贯,同出方韶父之门。
身羸弱如不胜衣,双瞳碧色,烂烂如岩下电。
人或以古文试之,察其辞气,即知为某代某人所作。
一日于故人家,见几上堆剡纸数十番,戏为长歌,顷刻而尽,观者惊以为神。
所著有《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乐府类编》、《楚汉正声》等书。
其子士谔,裒次其遗文为十二卷,门人胡翰为之序。
东阳胡助谓其如千兵万马,衔枚疾驰,而不闻其声。
他人恒苦其浅陋,而立夫独患其宏博。
黄侍讲尝谓人曰:立夫文崭绝雄深,类秦、汉间人所作。
皆确论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危素元末明初 1303 — 13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72 【介绍】: 元明间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
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
元至正间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
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
宋濂同修元史》。
弘文馆学士备顾问。
后以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为由谪居和州,守余阙
怨恨卒。
有《危学士集》等。
临川危太朴释书山房,将有观乎江海之上。
虞集酌酒送之,而为之言曰:夫士者,有一乡之士,有一国之士,有天下之士。
一乡之士,一乡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一国之士乎?
一国之士,一国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天下之士乎?
环百井之里以为乡,乡之人多矣。
列千里之封以为国,一国之境广矣。
合万邦之土以为天下,天下之体大矣。
而士也,以一乡、以一国、以天下名,其何以知之乎?
邵子曰: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万人之人,非其等乎。
噫!
何其不常见也。
彼所谓天下之士,必有所居之国矣。
一国之士,必有所居之乡矣。
以天下之士、一国之士而处乎一乡焉,吾不待去亲戚远坟墓而得见之,不亦幸乎。
临川五百里而近,有一人焉,清文厉行,立志自信,曰范君德机者,太朴既得而从之。
临川二百里而远,又有一人焉,经明道立,为人师表,而曰子吴子者,太朴又得而师之矣。
是岂非天下之士、一国之士而处乎一乡者乎?
而二子者殁世矣,宜乎吾子之徬徨适远而有所求也。
吾闻诸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吾子其行矣,登东山则见鲁矣,登太山则见天下矣。
吾子得一乡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一乡之善士矣。
得一国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一国之善士矣。
得天下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天下之善士矣。
苟得天下之善士,吾请从太朴而为之执御焉。
虽然,子亦欲子之善与孟子之言又有之矣。
盖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固求至善之道也。
老且病,不足以有所适徒,将颂诗读书思古人之微以迟子之还,可乎?
至元三年十月虞集序。
字太朴金溪人
元翰林学士承旨
洪武初,召至,授翰林侍讲学士,坐失朝罢。
寻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谪佃和州
有《学士集》五十卷。
(《诗谈》:金溪危素,入国朝老矣,盖元季之虎也。
田按:宋潜溪作《太朴墓志》称有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卷、《宋史稿》五十卷、《元史稿》若干卷。
又谓至正初太朴移书执政,请修宋、辽、金三史,乘传行宋两都,访摭阙遗,书成,其力居多。
然则《宋史稿》固尝采用于史馆矣。
太朴入明,其人不为世所重,故其集散佚。
嘉靖中,归太仆酷好其文,尝有《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城吴博士》诗云:「昔年宋学士,尝称太朴文。
独立撑颓宇,清响薄高云。
余少略见之,讽诵每忻忻。
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氛。
如欲复大雅,斯人真可群。
苟非知音赏,公安肯云。
嗟乎轻薄子,狂犬方狺狺。
惜哉简帙亡,家簏少所蕴。
徒为尝一脔,盈鼎未有分。
四贤宦游地,博达多前闻。
为我一咨访,庶以慰拳勤。
」迄今所传《说学斋》百三十七篇之文,即太仆传抄本也。
云林诗集》二卷刻于元时,明初采诗者以太朴所作,元时传诵已多,故转从略。
观除泰《明风雅凡例》云「元诗人入国朝,年齿最高者若危太朴,其诗刻元集已多,但录一二」可證也。
太朴之文,明初当无抗手,其诗亦可并立于作者之林,采录虽多,犹憾未窥其备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